详细内容
文件审核阶段:
认可机构审查:认可机构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和体系文件进行初步审查。
提出问题和整改:若文件存在描述不清、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,认可机构将通知实验室进行整改和补充完善。
文件审核通过:经认可机构确认文件符合要求后,进入现场评审准备阶段。
现场评审阶段:
评审组组建:认可机构选派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能力的评审员组成评审组。
首次会议:评审组到达实验室,召开首次会议,介绍评审目的、范围等,实验室高层和相关人员参加。
现场检查:查看实验室环境布局、设施条件,检查仪器设备状态等;审核体系文件执行情况,查看记录表单是否规范完整;安排见证试验,进行盲样考核等;与实验室人员沟通交流,了解其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和职责履行情况。
末次会议:评审组总结评审情况,提出不符合项和观察项等,实验室确认。
设备与环境管理
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:建立设备台账,定期校准 / 检定(溯源至国家基准),如天平需每年送计量机构检定,并贴附状态标识(合格、准用、停用)。
环境监控:对温湿度、洁净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实时监测,如微生物实验室需每日记录洁净区压差,超标时立即停止实验并排查原因。
内部审核(内审)
周期性实施:每年至少开展 1 次全覆盖内审,由独立于被审核部门的人员执行,重点检查体系文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。
案例:审核员发现某批次检测原始记录未记录环境温度,需开具不符合项,要求责任部门分析原因(如人员培训不足)并制定纠正措施(如补充培训 + 增加记录核查环节)。